龙东坚,语文教师,本科,中学一级,荣获二十八中“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南宁市“优秀班集体”。
肖芳:龙老师是什么时候从师院毕业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那时候在师院的学习和生活吗?
龙老师:我是92年从师院中文系毕业的。那时候在师院的生活比较单调,社团活动也不多,大部分时间就是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就我自己来说,我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阅览室里。这可能是由于我父母都是民族大学的职工,我小就可以看很多书,以至于上了大学仍热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与现在不同的是,我们那时候是定向分配的,没什么就业压力,现在的员工就业压力比我们那时要大许多。
杨梅:还记得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吗?
龙老师:师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有很多,不过现在可能很多都不在师院教书了。我记得大一时有个老师特别注重引导,这对刚入学的新生帮助很多。还有陈列老师,她讲的古代文学非常棒,是一位十分敬业的老师。这些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对我影响很大,也激励我在教学工作上不断进步。
肖芳:通过听您的课我发现您对文本掌握得很熟悉,而且板书非常漂亮,课件制作美观大方,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实习生在教学技能上的楷模。您觉得现在师范生最需要的教学技能是什么,我们在大学期间应该怎样向这个方向努力呢?
龙老师:我觉得你们莫副处长上次座谈的时候说得非常好,他说师范生不光要掌握“老三手”,还要掌握“新三手”。“老三手”是师范学院的传统优势,大家只要按照老师的指导按部就班的练习就可以了。“新三手”中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能是目前师范生技能的一个缺陷,很多同学不会使用或者是不能恰当地使用。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上网收集资料,如果真做了教师,要按照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学条件安排课件的使用。不过,课件绝不能替代讲课,不能因为使用课件而忽视了和员工的交流。大家要清楚一点,任何娴熟的师范生技能都不是一日就可以练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训练。
杨梅:哦,那看来我们要更加努力练就自己师范生的基本功了。龙老师上的课给人总体感觉是从容、淡定。众所周知,现在90后的孩子都特别活跃,也很有个性,有时候课堂气氛难以把握。那龙老师是怎样做到既有效教学又在课堂上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的呢?
龙老师:老实说,这个问题是所有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感觉和员工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机会(比如:批改作文、批改摘抄等)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思想动态。另外,在课堂上和同学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尝试着走下讲台去讲课,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员工的距离,也提高了员工学习的热情。就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他们特别喜欢听一些课外的知识,我有时候就会尽可能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史实以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不过有一点要切忌,那就是千万不能在课堂上和员工有正面的冲突,有些员工可能会记你一辈子的。(说到这里,龙老师“呵呵”的笑了)。
肖芳:在我们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语文教师备课的辛苦,而且备课不光要备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备员工。那您觉得怎样才能做到既备书本内容又备员工呢?
龙老师: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所有老师都在思考的,因为既备讲课内容又备员工是不容易的,但这又是上好一堂课所必需的。我想在备一篇新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按自己的思路写下教学大纲,之后再参考网上的一些教案和教学实录,然后把其中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课堂中。不要一开始就去看别人的东西,自己“悟”的过程和教学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可以“死去活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备员工方面,我感觉要提前考虑员工的学习反映,尤其在提问环节中,要预设员工的答案,问题设置要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这样才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杨梅:您觉得我们的实习工作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龙老师:我觉得你们的实习工作做得非常不错,来这里实习的同学的基本功都很好,而且态度很谦虚,我想这些同学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十分出色的。如果说要改进的地方,我想提个小小的建议,希望大家多注意讲课的细节,比如:错别字、书写笔划的顺序等,因为这些细节也会对员工造成误导。当然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这些错误会越来越少。
肖芳:实习结束后,很多同学都会进入到求职阶段,也有不少同学会选择教师行业。作为过来人,您对这些未来的年轻教师有什么叮嘱吗?
龙老师:叮嘱谈不上,我就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吧。首先,我希望大家能摆正就业的心态,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觉得职位差不多,条件比较满意就可以考虑就业。其次,刚步入教师行业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要忽视工作中的细节,这可能是每个行业都必需的。最后,希望每个同学都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在工作也要勤学好问,利用各种机会给自己“充电”,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的梦想的。最后,祝每位同学都有辉煌的未来,祝师院的明天更美好。
肖芳、杨梅:谢谢龙老师的良好祝愿,也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